把课桌搬到社会去——学生感言

文章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9-03-03浏览次数:171

把课桌搬到社会去——学生感言

    位于英灵山的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是我们走访的第二站。走进纪念堂,我们敬献花圈,默哀致意。讲解员领着我们参观了两个展厅,为我们一一讲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一串串惊人的数字扑面而来,尽管我们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震撼。一个个浸漫鲜血的故事不禁让我迫切地想要得到一个答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么多人为一项事业前仆后继,即使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辞?在英灵山烈士坟墓前,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叫信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独立富强的信念。 ——胡瑜

  进入目前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就如同重新进入了当时的年代,“耕读世业,勤俭家风”,大门上的对联精练地概括了牟氏家族严谨的家风。

  导游带着我们从正门出发,一路上尽是带着封建气息的建筑与路面修饰。路面整洁,上面有铜钱,花纹等各式图案,集中反映了北方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清代人们的审美情趣。给我感触深的再就是牟氏家族的戏台,在这里我们所有同学认真听了建筑修缮家的介绍,领会了牟氏庄园建筑的深邃之处,同时也认识到封建阶级的社会性质。不过作为封建阶级,也有其进步的一面,他们建立了私塾院,用于教导孩子,勤俭持家,成为栋梁之才,听说牟氏里所有人都为官清廉,这就得益于正确的教育。整个庄园记录了牟氏地主家族的兴起、发展和衰败的历史轨迹;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地主阶级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及生产关系,此次实践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历史。 ——豆荣刚

  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等级制度,地位尊卑不同,吃住的条件不同,宾客座位不同,所生子女的地位也不同,甚至连死后的葬礼也很有差别。这鳞次栉比、高低不同的房屋不仅是当时地主阶级家族显赫的体现,也是当时等级制度的象征。而且女性的地位在当时更为低下,但还是涌现出像姜振帼一样的女强人,冲破阶级的障碍,追求平等,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占有一席之地。联想现在的我们是多么幸福:过着人人平等的生活,不再有等级与性别限制我们的发展和成长。

  在英灵山胶东革命英雄纪念馆,看到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陵墓,听到一个个关于他们的感人故事,我不禁黯然泪下!“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宿星旗”的理琪;领导了震撼胶东的“一一·四”暴动威武不屈、英勇就义的张连珠书记;特级侦察英雄杨子荣;忠孝不能两全,为了革命年纪轻轻就牺牲的夏侯苏;19岁就壮烈牺牲的巾帼英雄解文卿等等,他们的英雄事迹而今已演化成一种精神感动和激励着今天的我们。这是一种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是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是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董秋艳

来源:《威海晚报》20081202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