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军:坚守威海练就“火眼金睛”

文章作者:隗海燕发布时间:2017-10-27浏览次数:314

《大公报》10月13日报道: 

  十九大代表、哈工大(威海)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于长军教授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是面积约6000平米的长条雷达天线阵。于长军和他的新体制雷达如一双“火眼金睛”,将偌大海面纳入视野。大海、天线阵、雷达和一台台实验设备,陪伴于长军在这里坚守27年。

  新体制雷达被称为“21世纪的雷达”,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等领域有重要作用。于长军于1984年从哈工大无线电工程专业毕业留校工作,当时他的老师刘永坦正在为中国的新体制雷达研究进行科技攻关,于长军加入团队从零起步攻坚。

  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数千次实验、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航天部预研项目“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获得硕果。1989年,刘永坦团队在新建哈工大威海校区校园边的海滩上,建起中国首个新体制雷达站,于长军于1990年3月成为威海常驻雷达站“第一人”。1997年,新体制雷达项目被正式批准立项,当时已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院士的刘永坦开始新攻关歷程,于长军常驻威海雷达站,许多重要技术研究和试验都由他来负责。

  2004年至2008年,于长军和团队成员每年有300多天时间在外场试验场地度过,与各种各样电台、广播电台、短波电台、渔船等发出的强大电磁干扰“对抗”。有付出就有收获。2014年新体制雷达项目荣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并继1991年后于2015年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