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校园文化|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学院:在线科研,风生水起

文章作者:张玉芹、黄蕊发布时间:2020-03-14浏览次数:70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严格贯彻“延迟开学,按期上课”的总体要求,学生不返校,老师不开展聚集性研活动,但这些都没有阻碍师生们对学术的追求和技报国的热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学与工程学院是校区研体量较大的学院,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大技专项等多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借助网络开组会,跨越大洋搞验收,连线修改基金申报书,在家准备论文开题。新学期材料学院研工作在线上全面展开,风生水起。

如期举行线上组会

   2020年2月29日上午9点,粉末冶金与特种材料成形课题组新学期第一次组会正式开始。7位老师、15名研究生相约线上,探讨交流,交流各自的工作进展,研二的学生进行课题阶段性答辩。这个承载着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技创新工程项目“承载用高强高韧镁管型材冷温锻挤工程化制造关键技术”研发重要任务的课题组,早在正式开学前就启动了今年的工作,第一次组会既是对假期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新学期工作的布置。

课题组正在进行网络会议

    课题组主要以轻质金属材料的塑性加工为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研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2019年研经费累计600余万元,2020年课题组将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轻质镁材、钛材的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题组侧重于工程实践与基础理论的综合培养,鼓励学生增强上下求索的创新意识、坚守严谨求证的研素养。网络会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老师们对学生研究状况的评语还是一针见血,对后续课题进展的建议还是循循善诱。尽管受疫情影响大家不能直接面对面,但隔着屏幕的相聚仍然让师生们感觉到新学期的新气象。

跨越大洋的项目汇报

    2020年2月中旬,檀财旺老师参与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装备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入第一个阶段性工作验收节点,因疫情不能开现场验收会,课题组在2020年2月19日通过跨洋网络会议,连线到远在美国的威海校区兼职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董平沙教授。董平沙教授作为项目的学术带头人,认真听取了八家共同承担该项目的研院所及高校的汇报,对于项目整体进展表示肯定。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装备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科技部、国资委共同推动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重点项目,檀老师所在的课题组代表哈工大承担了“新型异种材料连接方法及质量定义技术研究”这一子课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课题组先后分析了多种方案的优劣,并进行实验验证,初步拟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檀财旺表示,中国高铁是中国“走出去”战略中一张靓丽的名片。高速列车轻量化技术实现了中国高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也是中国高铁领先世界的关键途径之一。课题研究将充分发挥哈工大焊接的技术优势,实现高速列车轻质材料的可靠连接,为中国研发新一代的高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他说:“能够参与项目,我感觉十分荣幸。”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阶段性工作验收网络会议

反复修改的基金申报书

    2019年12月刚刚入职的付伟老师,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年前回老家过年的他,担心原定返程计划受到疫情影响,正月初六就匆匆忙忙赶回威海,回到学校便一头扎进国家自然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中。

    付老师归纳总结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挖掘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学问题,提炼研究内容,设计试验方案。受疫情影响,同课题组老师不能进行面对面交流,成功申请到2019年青年基金项目的胡胜鹏老师通过网络给付伟的基金申请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帮助他反复审定初稿。

    付伟对胡老师的帮助表示非常感谢,他讲到:“疫情防控期间,不能外出,正好可以沉下心投入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中来。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我而言非常有用,在不断的交流中我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学问题,为将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方向。”

付伟老师与胡胜鹏老师电话连线讨论项目申报工作

为了280万元的实验设备

    分析测试中心的王美荣老师说:“这台用于观测分子和原子结构的核磁共振仪价值280万元,在调试完成后需要全程处于液氮和液氦的冷却保护中来保持永久磁场,每隔12天需要充一次液氮、每隔半年充一次液氦。”赶上这次疫情,每次补充液氮的过程都像一场“战役”。工厂不上班、工人在乡下隔离、交通不便等等困难,王老师要反反复复沟通很多次,才能确定下来一次液氮补充的安排。

    2020年2月21日,液氮下半夜两点送到,王老师一直操作到凌晨四点多才完成液氮的补充。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有人问她:“关闭电源不就行了,何苦这么费劲?”王老师坚决地说:“设备调试好就不能断电了。如果没有及时充上冷却液,会导致设备失去超导磁场。最坏的后果是设备完全损坏,280万元全部打了水漂,最好的结果是设备重新升场,但也需要花费二、三十万费用。”她不辞辛苦,用心呵护着实验设备,唯恐给学校造成一点损失。

核磁共振仪

“我已经做好了开题的准备”

    家在河南许昌的博士生董红杰,拟定于2020年4月份博士论文开题,原计划过完春节后尽快回到威海,在得知学校不允许学生提前返校后,他心里十分着急,已经博士三年级的他,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开题进入下一个阶段。他的副导师李卓霖老师对他的情况很了解,及时通过网络与他沟通,一方面督促他做好防护工作,一方面对于他的开题准备进行具体指导。

博士生董红杰在家做开题准备工作

  不能返校,他就在老师的在线指导下,处理实验结果、筛选合理数据、整理相关文献。他说:“幸好我前期基本完成了开题相关的实验。虽然不能和导师见面,但老师一直引导着我的研究工作,指导我提高文章的层次,规划我下一步实验安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习惯耗在实验室的董红杰十分期待早日回到学校,他表示:“这段时间我完全没有浪费,已经做好了开题的准备,等回到学校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材料学院只是威海校区的一个缩影。疫情阻挡不了校区师生们的研热情,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哈工大人必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建校百年的春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