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夏季学期系列学术讲座(第6讲)

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21-07-17浏览次数:782

讲座题目:         微波传感与先进检测技术

主办单位: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         王琮教授

    间:         20217219:00-12:00

    点:         N楼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王琮,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光云大学、青岛大学客座教授。近年来,王琮老师发挥半导体微纳加工优势,以化合物半导体集成无源/有源器件超小型化、智能化物联网传感器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研究背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确立了若干具有持续发展潜能的研究方向,在射频固态电子器件设计与建模、半导体器件微纳加工实现方法以及无线射频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开创了以超小型射频器件应用基础研究为特色的射频生物传感器设计新方向,攻克了射频生物传感器不可重复利用、生物传感器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加速了生物医学、人体科学与无线射频技术、半导体微纳加工的有机融合。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110余篇;已授权发明专利46项;承担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在韩国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砷化镓集成无源器件和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管的器件设计、开发与微纳加工,自主研发的集成无源器件实现了全面量产;自主设计加工的有源功率器件通过了韩国传感器研究所的可靠性认证(编号:KS-15-19-045)150 度下的 MTTF 寿命超过 2.204 × 108小时;自主研发的湿度传感器通过了韩国电子器件研究院的性能认证(编号:2017-0139F),在30%RH-90%RH-30%RH的测试中湿滞特性值小于3% 

 

报告简介:          

微波生物传感是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由于稳定性高、操作简单、检测用时少等优势在疾病诊断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尚有理论与制备层面的关键技术需要突破。申请人瞄准当今生物传感与检测技术的前沿方向,以生物标记物微波特性为突破口,从生物标记物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以及模型建模等几个关键问题入手,研究小信号激励下生物标记物的特性和规律,以全新视角对生物标记物和微波生物传感器给出精准的模型表征,形成一套独特的系统级微波理论研究方法。这不仅为生物标记物机理探索奠定了基础,更为微波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这给微波传感与先进检测技术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对于微波生物工程领域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人2014年开始从事微波生物传感的相关研究工作,完成了八款葡萄糖浓度微波检测原理样机的研制。同年11月成功开发出了全球第一款基于微波传感技术的无标记物检测、可重复利用的血糖检测微波传感器。最低检测限量仅为0.033 μM, 是国立台湾科技大学研究成果检测精度的66倍,反应时间低于2秒,可重复利用次数超过1000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首次提出了基于稳态分辨频谱,应用包括传播系数、群延时、等效阻抗等在内的多衍生参数分析法实现检测灵敏度多维表征的研究方法。


关闭